今日来到城镇里,有不少是昨天的回头客,还有些是被熟人介绍来的。
周格格做生意也爽快,从不蒙人,许多人都爱买她的东西。
城镇里也开始有不少人知晓了她,这个古灵精怪,能说会道的姑娘在当地渐渐开始有了名气。
不到午时,周格格便收工了,回到家却闲不住,想着还早,便又独自去了深山。
周父和姜氏现下对她越来越刮目相看。
奇怪的是,早上的那群人,现在还在 ,只不过多了个领头的人。
心生疑惑,只见领头的男子,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场,冷若冰霜。
但相貌生的极好,不像是这种穷乡僻壤之地所生之人,女子看了都会脸红那种。
倒有几分世家公子的风范。
正挖着土豆,却见旁边有些奇奇怪怪的草,想着带回去好好研究一番,便一同装在框里。
姜氏与周父远远见周格格又背了一箩筐,心疼的连忙走上前,姜氏接过箩筐说道:“山上的野菜是挖不完的,何必累着自己,每天一大早就起来,下午又还要去山上,这样子身体怎么吃的消。”
周格格笑吟吟的说道:“娘,不累,有干劲着呢。”
姜氏收拾箩筐之时,见有几种未曾见过,以为是杂草,正准备扔掉,被周格格连忙拦了下来。
“哎,娘,扔不得扔不得。”
姜氏面露疑惑。
周格格也奇怪自己的反应过于大了,但心里还是觉得这草必定大有用处。
“娘,别扔,有用的。”
“娘,你可知这附近有谁懂医术?”
姜氏听见这话,思考片刻,说道:“我们村里并没有,平时谁家娃生病了都是去城镇里看的,那里有药铺。”
药铺?周格格心里一喜,她怎么没有想到。
明日去趟药铺。
俗话说的好,树大招风,周格格生意那么好,必定惹来了附近人的嫉妒有不少人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样能倒腾出跟周格格一样的凉菜。
有不少人仗着自己在衙门里有人,做事肆无忌惮,觉得周格格穿的也不算好,生的面黄肌瘦的,定是家里贫苦人家。
其中也不缺乏有人觉得被这么个小孩压住的不甘。
几日后,周格格像往常一样,摆好摊,准备做生意,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领着三四个人走了过来。
说话毫不客气:“小姑娘,别给脸不要脸了,前几天才警告过你,你完全当我放屁呢是吧?”
“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识相的话,就快点给我滚。”
周格格充耳不闻,继续整理自己的东西。
那男子一下子火了,将她的摊位直接踹翻,周围有不少爱凑热闹的人走了过来,指指点点。
“还敢无视老子,不想混了是吧。”
周父见状,正欲说些什么,却被周格格拦了下来。
“请问我在这摆摊,碍着您什么事了吗?”
“再说了,这地方不就是让人摆摊的吗?不让摆我第一天来怎么没人说呢?”
“您未免也太嚣张了吧。”
周格格刻意在您上面加重了读音。
那男子仿佛听见了什么笑话一样,说道:“姑娘,你出来做生意,也不打听打听这块归谁管?”
“再说了,这地方本来就有人,是你占了别人的地才对。”
“现在人回来了,你不应该把这地方还给人家吗?”
边上几个人附和道。
狗腿子和中二病晚期,周格格心里吐槽道。
边上有好心的人劝道:“姑娘,别跟他争了,争不过的。”
这场闹剧终究以周格格不甘示弱,那男子被众人指指点点,无奈赔了些银两而结束。
周父看着周格格受打击的模样,心疼的说道:“没事的,妮儿,咱们去集市上也一样能赚到银子,够咱家花了。”
“再说了,至少还赔了银子给我们,我听别人说之前有个人如此,腿都被打断了,人好好的就成。”
周格格不想让周父担忧,点了点头。
回到家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拿出前几日从药铺买来的书,那位店主极好,见她兴趣满满,还送了她不少。
每次她有什么疑问,他也知无不言,两人还成了忘年交。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她周格格就不信了,她想办的事情还真办不成了。
从那以后,周家仿佛回到了从前,周格格与周父白日里去深山老林,周格格除了挖野菜之外,还顺手会摘些书本上的草药回去。
每日除了早上陪周父一同出去,剩下来的时间便是废寝忘食的啃书本。
同时她也开始了想方设法的怎么把地高产,能做些现代人的酱料出来,她这段时间总觉得这个朝代的人少了点什么,做饭总是寡淡无味的。
她从现代来,肯定吃不惯。
好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几日赚的银两,让周瑶瑶和周天天去私塾念书不成问题。
她已经过了读书的年龄了,但周瑶瑶和周天天尚且来得及,只有读书,才能从这地方出去,日后的人生道路定会大不相同。
但当周格格将这个想法提出来时,最先反对的便是周父的娘,她的奶奶。
“不成,不成,咱这地方的娃,哪有读书的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多抓些山鸡来的实在。”
“格格呦,你一个女儿家,怎么那么多心思,瑶瑶和天天可不能这样。”
“咱周家没有读书的命。”
姜氏向来没主见,听从丈夫和婆婆的。
那关键之人便是周父了。
周格格详细的将自己的打算与周父一说,周父果然动摇了,这几日去城镇,确实有不少像周瑶瑶和周天天一般大的孩子上私塾的。
他们家世代为农,也该出个读书人了。
就这么决定了,虽然周瑶瑶和周天天尚且不明白上私塾意味着什么,但还是欢天喜地的。
村里也开始有了流言,曾经没人看得起的周家,好像完全变了,但更多的人是出于嫉妒。
但对于周瑶瑶和周天天上私塾这事,更多的是冷嘲热讽,在哪个年代,都不缺乏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
请登录
游客